中文 英文

早在20世纪70年代,西施佳雅便已经名声远扬,但真正将其推上顶峰的是罗伯特·帕克——他给1985年的西施佳雅打出了100分。



1943年,Mario Incisa della Rocchetta侯爵和意大利葡萄酒之父Giacomo Tachis联手创造出了西施佳雅。起初,西施佳雅仅供酒庄内部饮用。1968年,在亲友们的鼓舞下,Mario决定将西施佳雅正式公开发售。


60年代,Mario曾让侄子Piero Antinori负责西施佳雅的销售业务。到了1983年,Mario侯爵过世,西施佳雅的市场拓展和销售业务交由Mario的儿子Nicolo负责Giacomo Tachis也在2011年被Decanter评为年度人物。


酒庄一共有三片葡萄园。最早种植的葡萄园Castiglioncello海拔340米,占地面积仅有1.5公顷。Sassicaia di Scotto种植于1985年,占地13公顷,海拔80米,土壤组成为碎砂石和粘土。再往上走便是占地16公顷的Aianova园,土壤拥有良好的排水性。Aianova园的历史与Sassicaia di Sotto相仿。


在这三座葡萄园里,种植比例约为70%赤霞珠,30%品丽珠。酒庄认为品丽珠可以赋予葡萄酒更细腻的表现和更出色的陈年潜力。20世纪90年代后期,因为卓越的品质和独具一格的特色,西施佳雅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法定产区头衔:Bolgheri-Sassicaia DOC (意大利唯一一个拥有自己DOC产区的酒庄)。






20世纪80年代中期,托斯卡拉产区的酿酒技术得到了迅速提升,酿出来的酒不再是可以“当水喝”的粗糙风格。不满于基安蒂产区当时保守过时的法律,许多位于基安蒂及其周边的酒庄都开始酿造波尔多风格的葡萄酒,或是将赤霞珠和桑娇维塞进行混酿,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“超级托斯卡纳(SuperTuscans)”。而西施佳雅是这场风潮的始祖与标杆。



三个葡萄园采收的葡萄被分开破碎,并在独立的不锈钢桶中进行约两周的发酵,发酵温度通常在30摄氏度左右,完成调配的葡萄酒在桶中陈年22个月(木桶为30%新桶,其中法国橡木桶比例60%,斯拉夫橡木桶为40%)。如今,所有橡木桶都被换成了法桶,但新桶的比例维持不变。





西施佳雅的成功也因此鼓舞了许多意大利新派葡萄酒接踵而至,法国顶级红酒不再一家独大,继西施佳雅之后越来越多的后来者也争相挑战法国顶级红酒。西施佳雅酒的创业之路被认为是意大利酒在下个世纪的“出路”,其重要性与前瞻性已不容置疑。正因为如此,有人也将西施佳雅称为是引导意大利酒走向现代化的“意国酒王”。